励大师

首页 > 交流杂谈 > 正文

元朝怎么灭亡的明朝(元朝和明朝哪个在前)

经过十六年孜孜不辍抗元斗争,将元顺帝逼得逃离大都远走上都,加上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招降徐寿辉、方国珍等主要竞争对手,一介布衣朱元璋终于坐上龙椅定鼎应天府,开启了朱明一代。

四方初定,百废待兴,朱元璋亟需对目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族政策迅速做出变革。林林总总之中,民族政策一事尤费思量。被蒙元压迫百年屈辱至极的汉人重执朝纲,他们恨不得将蒙古人、色目人剥皮挖心才痛快,一扫阴霾。对以朱元璋为核心的朝廷领导班子来讲,却不能将此问题想的如此简单。那些没有追随元顺帝逃回大漠,而是留在了明朝版图内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该如何处置?

元朝时色目官员回望蒙古、色目贵族对华夏汉人的统治,乃赤裸裸的种族压迫、阶级压迫。蒙古人夺汉女初夜、不允许汉人做大官、科举取士的歧视性对待、制定差别化的刑狱制度、剥夺汉人拥有土地的权力……元朝的种族政策可谓劣迹斑斑。

朱元璋完全可以提出“复仇”的民族政策,将归降明朝留在中国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进行驱逐或者屠杀。但是这个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引起民族矛盾,纠纷甚至战争。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此,朱元璋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处理的好,则是民族融合流芳百世的壮举,利于统一安定。

早在朱元璋宣布北伐时,为了争取北方官吏、百姓的支持,瓦解元军的抵抗信心,特意请文官宋濂写过一篇北伐檄文,明确提出“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朱元璋从本质上讲,朱元璋是为了恢复世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文化等级秩序,表明大汉族主义思想,中土之内汉人才是正统,四方均为夷狄,蒙古人只是篡了位。尽管现在中国之地是汉人的天下,但对夷狄仍以礼相待。所以朱元璋这个新的民族政策提出以后,符合更阶层人民要求,受到百姓拥戴,元朝统治才迅速土崩瓦解。登基之后,决定仍然沿用这项民族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骂元朝政府、骂元朝将军、骂蒙古、色目贵族对汉人的阶级压迫,这些应与普通的蒙古人、色目人区分开来,毕竟他们与汉人一样曾受到元朝贵族欺凌。这是朱元璋执政的智慧。显然可以缓和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反抗汉人及明朝朝廷的心理。

但朱元璋并不仅仅迎合,而是要彻底回归华夏文明传统:所有官员“复汉官之威仪”,百姓都要恢复唐朝的式样,以示正统。全国禁胡服、胡语和胡姓,蒙古族当时留下的辫发等予以废除。

统治不见得就是像元朝一样残酷暴力,于无声处通过强大的文化和制度同化,效果更佳。毕竟蒙古人、色目人杀是杀不完的,对朝廷来讲也减少了管理的成本,一举两得。

具体落实来讲,蒙古人、色目人进入了明朝的各个领域,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各部有做到尚书、侍郎的,在地方做知府、知县的。在军队里,实行相对公平的遴选制度,蒙古军官、色目军官比比皆是,哪怕是利益攸关的亲军都有蒙古官员。

蒙古姓氏改为汉姓为了更好的统治和同化留在中原的蒙古人、色目人,朝廷颁布法令,可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名字。不仅如此,蒙古人、色目人可以学习汉族文字、融入汉人社会,充分体现了明朝对曾经欺压自己的异族宽宏大量。

蒙古色目人的婚姻方面,《大明律》规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人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也就是说,蒙古色目人必须要与汉人通婚,但需要两厢情愿,违者重罚,甚至为奴。但不允许蒙古色目人本族之间嫁娶,这样就慢慢将其族同化。从此,几代蒙古人、色目人都在中国扎下了根,散落在全国各地更姓易名繁衍后代与汉人无异。

明朝极大的促进了各民族融合发展,中国不仅是汉族的国家,更是这片土地上所有愿意做出贡献的民族的国家。

 

谢谢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