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大师

首页 > 交流杂谈 > 正文

人心向背的意思(解放战争时期人心向背之谜)

人心向背的意思(解放战争时期人心向背之谜)没有谜的历史是索然无味的历史。

国际国内,包括国共双方诸多人士,都在认真探讨与研究一个不可思议的课题:3年前如此强大且有美国支撑的国民党,为什么就被弱小的共产党打倒了,而且倒得如此之快捷、之彻底?

世界两强的美国人没有料到,苏联人也未料到,甚至当事的国共两党也不曾料到。内战之初,雄心勃勃的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时间表为“6个月”;内战一年后,毛泽东的时间表为“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5年时间来解决”(小河会议)。

怀着极大兴趣的人们甚至将其当作斯芬克思之谜来研究。斯芬克思,智慧的象征,见于希腊神话的狮身人面怪物,爱以谜语难人。换言之,研究者们把这个议题当作智慧之谜底来破解。

共产党的胜利与国民党的失败自东北开始,所以林彪的看法至关重要。林彪是个谨言的人,那还是北平和平解放以后,林彪、聂荣臻与傅作义坐在一张饭桌上,也许是多饮了几杯酒,傅作义将藏在心中的疑问掏了出来:“林将军,你岁数比我小,经历也不如我,为什么是你胜利而不是我胜利?”

林彪回答得也很直爽:“傅将军,战争的最终胜负不取决于哪个人,重要的是人心向背。华北这场战争,即使不由我林彪指挥,国民党军队也是要失败的。”

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华北如此,东北也是如此,全国自然还是如此。那么,人心为什么面向着共产党,而背向国民党呢?

三年前,尤其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威望如日中天,抗战8年来,蒋介石已经3次上了《时代》封面,被该刊誉称为“胜利的头号建筑师,如今和平的第一个希望所在”。不仅美国人支持他,苏联政府也公开支持他。

蒋介石与宋美龄

1946年5月,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自重庆还都南京,抵达时“自飞机场至市内,市民夹道,肩摩踵接”,争睹领袖风采,气氛空前。

那时率先打入长春的国民党军受到了人民群众热烈欢迎,涌现了一大批倍感荣耀的“光复新娘”。

而此前进入长春的八路军,由于衣衫褴褛,被称为“穿二尺半大棉袄的”,并未受到人们的欢迎与亲近。街上出了偷的、抢的,多半会以为是八路干的。甚至在林彪的部队败退松花江北时,竟然出现了群人欢呼的场景。

曾几何时,民心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哪儿开始的呢?

千百年来,老百姓厌倦流血与死亡。而流血与死亡最直接的方式是战争。换言之,老百姓厌倦战争。

经过十四年抗战,3500万同胞血洒于炮火,没有任何愿望比停止战争休养生息再强烈的了。那一刻,谁能让老百姓安全地过活,老百姓自然心向谁。毛泽东放弃国共多年宿仇,怀着巨大的诚意,冒着身家性命之险去了重庆,为的是谈判和平,为的是争取4万万普通百姓那个起码的和平生存愿望。4万万百姓自然看在了眼里。

遗憾的是,拥有中国最强大武装的最高领袖蒋介石却陷入迷途。不认为最有力量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以其400万军队为选民,以美式飞机大炮为选票,将4万万人民重新推入了流血与死亡的战争。

在这场以暴力反抗暴力的战争中,人们的心愿自然转向了那个最不正统且被政府称之为“匪”,但却能给老百姓带来永久和平的残旅弱军一边。

老百姓很快发现,跟着共产党以暴反暴,不仅能获得永久和平的生存环境,而且能够获得比前政府更多更大的实惠——土地。

“打土豪,分田地”曾经是共产党号召百姓的一种响亮口号。到了1947年9月13日,中共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把给百姓的实惠法律化,而此前国民政府土地改革从未超越实验阶段。

老百姓最有良心,最懂知恩图报。你给他们一分好处,他们会给以十分还报于你。你给了他们永远消灭战争的生存环境,尽管以暴制暴的战争进行中还是一种憧憬,他们就会为了这种憧憬以命相报;尽管共产党还很穷,就因为你给了他们土地的实惠,他们就可以勒紧裤带把土地上的收获先给你使用。

老百姓的眼睛最雪亮。一个以洗劫老百姓手里仅有的黄金、白银、外币的金圆券改革,一个以“安贫”为出发点的公债发行。数月便见到端倪;一文不值的金圆券已成为煮釜之薪,而共产党之公债却成了抢手货。

不仅在军事战场上,即便在经济战场上的国共争斗,人心的向背仍然是胜负的决定因素。战争,从某种意义上打的是经济基础,亿万升斗小民心甘情愿献出仅有的涓涓细流,汇集起来必成“波涛汹涌”之巨浪,那正统的逆流一定会被奔腾向前的江河吞没于无形。

一个共同的看法,包括国共两党、中外各界、上下官民一致认为,国民党迅速失败源于全面腐败。

全面深度的腐败,造成了国民党军骄奢淫逸,上下离心,军无斗志。而腐败又是制度造成的:蒋家王朝——“另一个军阀”与其他次军阀、准军阀,这种形式上统一,实质上是一种“分而治之”的社会制度与统治架构。各个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绝对不会真正地融为一个整体。尤其在保护各自利益,或争取利益最大化时,一定会与最大的“股东”分道扬镳。

与国民党截然相反,并在广大人民眼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共产党的极其廉洁。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集团,与国民党尤其四大家族的最大区别是没有自己的集团利益和个人资产。这始于红军时期,毛泽东的“指挥所常常设在破旧的大庙里,大庙的神龛下铺着稻草……他的身上生了成群的虱子,他常常研究战术,身上咬得不行,就把衣服脱下来,捉虱子,一边捉,一边发表意见。有时候警卫员帮助他捉虱子”。

毛泽东在郑州邙山

到了陕北延安,已成为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时常为抗大学员做报告,人们或许不记得他报告中讲了些什么,但他那双膝带补丁的裤子的相片,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却永远忘不了。抗战胜利后,已经拥有近亿人口、百万军队的统帅毛泽东,去重庆谈判那可以出席正式场合的行头却是现置办的,那顶盔式帽也是借的。

老百姓人心相背就这么简单地产生了。

作为大党大军的领袖,蒋介石与毛泽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才如命。尤其是优秀的军事干才,必钟爱保护并破格任用。但两人有明显不同的爱法:蒋介石爱才护才用才率性得无底线,毛泽东则有严格的原则底线。毛泽东人才观的底线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说到国共东北争夺战胜败的成因,美国著名学者胡素珊认为,国共两党在人才方面的政策盈亏起了相当作用。

毛泽东则乘势把蒋介石憎恨的、不屑的、杂牌(非黄埔)的、地方的所有派别人士、普通民众及社会力量,统统团结吸纳到共产党的周围与民族大家庭中来,貌似强大正统的蒋介石及中央政府很快地陷入“十分之九”的反对力量之下——西楚霸王项羽式的孤家寡人境地。

应当承认,蒋介石与毛泽东都是意志超强、百折不挠的巨人,但从思想的深度与高度比较,逊色的蒋介石不敌卓越的毛泽东。

蒋介石的悲剧在于思想的骄傲自大与理论的盲目。他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不把人民的和平意愿当回事,不把人民的起码生存利益放在眼里,以功臣自居,肆意劫掠抗战胜利果实,犯了李自成式的错误,走向了人民的反面。

而他的对手毛泽东恰恰在他的反面赢得了人心。或者用外国人通行的说法,斯芬克思的谜底便是,蒋介石悖逆民心的错误,送给了毛泽东获得民心的机会。

谢谢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