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大师

首页 > 交流杂谈 > 正文

湿气重背后长痘痘怎么办(湿气重会一直长痘痘吗)

长痘痘的原因很多,按中医的说法,长痘痘是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

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进而诱发痘痘。而油性大,则是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湿热体质者形体偏胖,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容易生粉刺,皮肤容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汗黏有味,经常胸闷腹胀,尿黄,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臭秽;头发油脂多,易脱发,皮肤易生痤疮、湿疹、脚气等,身重困倦,烦躁易怒。

饮食不规律,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破坏了荷尔蒙的平衡也会让皮肤容易出油。

而油性皮肤油脂过多,容易堵塞毛孔,长时间排泄不出去的话就会在毛孔硬化,和外界氧化后就形成了黑头啦。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油脂,不然不仅是后背长痘,鼻子有黑头,脸上痘痘,严重起来还会湿疹。

除了诱发痘痘

体内湿气重还会引起多种问题

 

1

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2

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这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3

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那么既然湿气重导致油脂多 ,应该如何减少体内的水湿,重现光滑美背呢?

 

如何健康祛湿?

多运动可祛湿

 

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能让淤滞在体内的水分排出体外。每天扭一扭、动一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甚至简单的伸展操等,都能消除湿毒。

 

 

保持充足的睡眠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因此,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到1:00间宜“小憩”一会儿。睡好子午觉,有助阴阳之气的顺接。

避免住在潮湿的地方

 

 

温度高、湿度高、又不通风,长期如此,身体定会积聚大量湿热之气。想要防治湿热,居住的环境一定要通风、干燥,冬天的时候也不要门窗紧闭,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下。

避免运动后即吹空调

有些人喜欢运动结束之后立刻跑到空调下来降温。这种做法往往很容易惹上湿气。因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毛孔会张开,散发热量,骤然遇冷,毛孔会收缩,热量以及汗液散发不出来,滞留在体内,形成湿气,继而引起身体的不适。

 

少吃甜食、生冷食物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等。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口,因为“甜腻生湿”。中医认为生冷食物或冰品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或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同时,平常多煲一些排毒祛湿的茶和汤喝,对于排湿也有帮助。(排湿的食物有:地瓜、绿豆、红豆、燕麦、薏米、小米、糙米、胡萝卜、山药、牛蒡、芦笋、莲藕、白萝卜、茼蒿、地瓜叶等)。

 

 

祛湿圣药:茯苓

 

想到除湿气的中药,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赤小豆薏仁,但是今天我们要来谈谈另一种渗水利湿药,茯苓

茯苓并不是一种草本植物,而是寄生在朽木上的一种真菌,和木耳、蘑菇有点像。因多生在松木上,古人便认为茯苓是松树神灵伏结而成,写作“伏灵”,后来渐渐变成了“茯苓”。

 

1

祛湿佳品

 

茯苓的药性,非常平和,不温不凉,药效简单说就三条:利湿、健脾、安神。

茯苓专泄肺、脾、肾中水湿,将其导入膀胱,排出体外,这是茯苓主要作用。

当然,若茯苓单纯只能利水渗湿,那它算不上“祛湿佳品”,因为同样作用的中药太多了。

它的特殊点在于:药性平和,去湿而不伤正

 

 

一般的祛湿药,在排出水湿的同时,把握不好用量,会把正常的津液一块给排了,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感觉,这叫“既去湿又伤正”。

而茯苓药性平和,缓缓去邪,几乎没有副作用,其次只去水湿,不伤津液。

再加上茯苓不温不凉,所以不管湿热、寒湿,几乎所有水湿、痰饮病,都可以多多少少配伍茯苓。

 

 

2

亦能健脾

 

茯苓第二个作用是健脾,但我们要对它的健脾作用有一个正确认识。

 

 

茯苓的健脾,与人参、黄芪、白术不同,参、芪、术是通过补脾胃之气来健脾的,就像给脾充电一样。

茯苓直接补脾的作用非常弱,那为什么我们还说茯苓能健脾呢?

因为,脾胃除了负责消化吸收,还要负责水液代谢。它每天收集全身的废水,再把这些水排进膀胱,而茯苓可以帮脾“减轻压力”排水去湿。

这就是虽未补脾,胜似补脾。

所以要正确理解茯苓的补脾,这是一种间接作用,并非直接作用,对单纯脾虚无湿的人,不要错误的使用茯苓,应选参、芪、术一类。

感谢观看

张作霖怎么死的(东北不抵抗真相)

在我国那么长时间到抗日战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一个人物。他曾经以东北王自居,他到部队长期驻扎在我国东北三省。

823

返回顶部